高玉生:俄罗斯战败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近日,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暨中国社科院国际研究学部主办了一次内部视频研讨会,集中讨论俄乌危机对全球金融格局带来哪些重大的变化?对于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中国驻乌克兰前大使高玉生先生在研讨会上作了发言。他的基本判断是,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的态势日益被动和不利,已经显露败象。俄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始终处于持续衰落的历史进程中,这种衰落首先是解体前的苏联衰落的继续,也与俄统治集团在内外政策上的失误有关。西方制裁又加剧加重了这个进程。所谓俄在普京领导下复兴或振兴是根本不存在的伪命题,俄的衰落表现在其经济、军事、科技、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对俄军及其战力也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第二,俄闪电战的失败,未能速战速决预示着俄开始走向失败。与其所谓的军事超级大国地位极不相称的经济力和财力实在难以支撑日耗几亿美元的高科技战争。军因穷致败的窘况在战场上随处可见。战事每拖延一天对俄都是沉重的负担。

第三,俄在军事经济实力等方面对乌克兰的优势已经被乌的坚决顽强的抗击与西方国家对乌的巨大、持续和有效的援助所抵消。俄与美等北约国家在武器技术装备、军事理念和作战模式等领域的代差使双方的优劣之势更加突出。

第四,现代战争都必然是混合战争,涵盖了军事、经济、政治、外交、舆论、宣传、情报、信息等各领域。俄不仅在战场上处境被动,在其他领域都已经打输了。这就决定了俄最终被打败只是时间问题。

第五,这场战争何时结束,以什么方式结束已经由不得俄罗斯了。俄力图在确保主要既得成果的条件下尽快结束战争的愿望已经落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俄已失去了战略主导和主动权。

高玉生认为,这场战争下一阶段的对抗力度和强度可能进一步提高。不排除扩大和升级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各方的目标截然相反,南辕北辙。确保克里米亚的归属和对乌东的占领显然是俄的底线。而乌克兰不会在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向俄让步,决心通过战争收复乌东和克里米亚。美国、北约和欧盟一再申明打败普京的决心。

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不久前强调了美国在俄乌战争上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1、独立和自由的乌克兰;2、被削弱的和被孤立的俄罗斯;3、强大的团结的和坚定的西方。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美国和北约欧盟国家不仅显著加大了援乌力度,美国还在二战后首次通过了援乌租借法案。美国通过四十一国防长会议已使对乌克兰的援助国际化和机制化。更重要的是,美、英等国直接参与战争的程度在加深,范围在扩大。所有这些都表明,这场战争要打到俄罗斯战败并受到惩罚为止。

高玉生分析认为,俄乌战争后国际秩序演变的几个可能的要点:

1、俄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会受到明显的削弱、孤立和惩罚。俄国力将更加衰弱。可能被逐出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国际地位显著降低。

2、乌克兰将脱离俄的轨道和势力范围(俄如果还有势力范围的话),成为欧洲大家庭的成员,即西方的的一员。

3、其他前苏国家可能出现新的不同程度的去俄化趋势,有些国家会更积极向西靠拢。

4、日本和德国在完全摆脱二战战败国的约束,加快发展军备的同时,会更积极地争取政治大国的地位。但不会脱离西方阵营,也不会完全背弃和平发展的方针。

5、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将大力推动联合国和其他重要国际组织的实质性改革,如改革受阻,也可能另起炉灶。两者都可能以所谓民主自由的意识形态划线,排斥俄等一些国家。

高玉生是一位资深的职业外交官,30多年的外交生涯让高玉生有着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和深刻的思考体悟。他的职业主张是:“多交朋友,少树敌人”。

19841224日,35岁的高玉生进入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工作,他30多年的外交官生涯也由此开始。2010年高玉生从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副秘书长的岗位退休。高玉生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他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的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新’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我们主动进行外交调整,为改革开放和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高玉生说。

当时,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于改革的道路和方向是有分歧和争论的。有人认为还是要学习苏联,研究和借鉴苏联经济改革的经验。高玉生回忆说:”到使馆工作后,我给国内写了很多报告,多是侧重讲苏联体制。特别是经济体制的弊病和苏联经济难以克服的困难与危局,强调苏联模式没有出路。当时我的想法很明确,自己要为国家和民族做些有益的事情,使中国避免重蹈苏联模式的覆辙。

 

Latest from Blog

柯蒂斯、克劳斯:城市发展模式事关中美国际秩序博弈

在国际关系分析中,城市的发展往往被错误地忽视。事实上,基础设施、城市形态与大国构建的国际秩序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历史上,大国不仅使用城市作为商业和宗教连接的节点,还作为实际和象征性权力展示的场所。冷战结束后形成的美国单极时代就是由一种独特的城市形态所支撑的:全球城市。几十年来,伦敦、纽约、首尔、悉尼和东京等全球城市的的崛起加强了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如今,中国现在开始通过“一带一路”营造有其独特特征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形态。

大法官奥康纳的遗产和她的中国行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悼念桑德拉·戴·奥康纳 (Sandra Day O'Connor) 大法官的逝世,她是一位保守而务实的大法官......然而,她对中国法律改革的参与和重要影响却鲜为人知。

蓝普顿:什么是基辛格外交的动力?

由于基辛格博士在动荡、残酷的欧洲的成长经历,他对稳定有一种观念上和发自内心的执着,这种执着与大多数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的看法一样。中国和基辛格都经历过难以想象的社会崩溃,并认识到过度动乱并不是人权、民主和物质进步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