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驻华大使洛德:四十年后重温中美关系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中美两国关系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演变和变化。在两国70年代开始接触的时候以及建交之初,我们的关系主要是战略性的,包括制衡苏联,但由于中国的贫弱,双边关系很少。变革的主要驱动力是中国显著且迅速的崛起,不仅成为地区大国,而且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方面成为全球大国。这就产生了老牌强国和新兴强国之间的竞争动态。

何瑞恩:美国应继续将中国留在现有国际体系中

何瑞恩所提出的美国对华政策需要一个清晰的战略目标、或维持一个既包含中国又支持美国安全和繁荣的国际体系等建议,更多是通过暂时的让步换取对现有国际秩序的稳固,以期在未来寻求新的机会。毕竟,就如何瑞恩文中所言,在中国国力扶摇直上、国际影响日益增大的时代,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帮助美国寻找、并确保现有国际秩序和全球体系的“稳定与包容”。

/

王缉思:中美尚未进入冷战,但切不可陷入比冷战更糟糕的局面

习近平主席与拜登总统的会晤使两国在短期内走在危险性较小的轨道上。但仅靠一次会晤并不能完全阻止走向冲突的长期势头。有影响力的两国公民应该行动起来,寻找官方接触之外的途径来促进公共利益。无论中美领导人选择怎样的新范式,必须做的不仅仅是避免新冷战,还要阻止一场热战。

/

何瑞恩、白明:美国仅靠硬实力不足以在台海达成威慑

硬实力是美国维护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努力的关键要素。它是方程式中应有的一个变量,但并非解决方案。为了保护其利益,美国领导人必须更加熟练地结合加强军事能力的努力与其战略目标的清晰性、联盟的力量、与台湾的紧密协调,以及对北京决策者心理的更敏锐的理解。美国近45年来一直在保护其在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方面的利益。如今,它必须提高游戏水平,以便在未来的45年里继续做到这一点。

/

吴心伯:中美关系新动向的缘由和意义

接下来,中美关系也会受到两个重大事件的冲击:一个是明年1月份台湾岛内的领导人选举。如果是民进党继续执政,那么两岸关系会进一步趋紧,两岸关系的趋紧也会外溢到中美关系,可能会导致前一段时间缓和的局面就此告一段落。第二就是明年的美国大选。到了大选年,美国共和党肯定要打“中国牌”攻击中国。这不奇怪,关键是拜登会不会随之起舞,也就是要看共和党攻击中国之后,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上是否会加倍强硬。如果他这么做,中美关系会进一步下行。

/

争鸣:接触或遏制与中美如何避免冲突

美国《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九、十月刊发表了中国问题新秀贝克利题为《缓和的妄想:为什么美国和中国将成为长期的竞争对手》。?《中美印象》邀请了三位中国顶尖的年轻一代美国问题专家,分别就贝克利的观点做了简短的评论。贝克利在收到他们的评论之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反驳。

/

本站快报:一次非常重要的记者招待会

美国驻华大使尼克·伯恩斯和由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查克·舒默率领的美国参议院两党代表团在北京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这次记者招待会十分重要,因为它的内容和视频在美国驻华使馆网站发布后得以在中国国内广泛流传。这对中国政府的官员和人民了解美中关系为何大幅度下滑的各种原因的美国说法有了更为直接的了解。

/

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率领代表团访华

舒默一行访华极为重要。首先,它可以为促成中美最高领导人今年11月在旧金山举行峰会添砖加瓦。其次,美国国会已经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主要策源点之一,国会成员访问中国、与中国最高领导人会晤并切身实地的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民意对减少国会成员对中国的敌视和偏见具有重大意义。

/

国会众议员拉森:美国如何能更有效地与中国竞争?

1)美国的力量来自开放性、包容性和多样性。但是我们现在正在削弱这些优势。2)中美关系看起来是双边关系,但其实却是一个多边关系。3)我一直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生存威胁永远来自于它本身。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审视并关注我们自己。所以我不认为中国对美国构成生存威胁。

华盛顿特区线下研讨会:探讨美中关系当下的挑战和明年的走向

本次会议旨在探讨美中关系当下的挑战和明年的走向。本次会议由中美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China-America Studies)主办,美国卡特中心(The Carter Center)、中国南海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South China Sea Studies)、北京国际对话俱乐部(Beijing Club for International Dialogue)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中国中心(China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Alberta)协办。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