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巍:从旧金山峰会看中美关系“新常态”的动向与启示

从2022年的“巴厘岛共识”到2023年的“旧金山愿景”,中美关系终于出现了企稳的态势。如果双方处理得当且运气不错的话,这一态势或许会在明年得以持续。如果2025年新一届美国政府还能延续当前对华战略的基调,那么这种相对稳定的态势或许还能延续到2025年之后。如此,中美关系可能会逐渐进入一种新常态。

/

吴心伯:中美博弈必须界定边界

界定中美博弈的边界将是一个长期的多方复杂互动过程,却是一个应该坚持的目标,因为明确这个边界将为管理日趋棘手的中美关系提供有益的框架,它赋予处理具体问题的分寸感,并增加整体关系的可预测性。

/

陈东晓:中美应秉持“有雄心的务实主义”原则,努力推进交流

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美国国内政治生态复杂动荡。我们要根据现有情况和条件约束来谋定而动,继续在民间和地方交流合作上久久为功。其次,减少“狭隘”的意识形态对中美关系的干扰,努力营造中美合作才能提供更多国际公共品的舆论环境。正如习主席所提到的,“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样子。”中美两国都要考虑到自身作为大国的责任,要为世界的和平繁荣,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并通过合作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第三,尽力杜绝“泛安全化”对中美地方和民间交流的干扰。最后,双边关系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保持沟通对话渠道的畅通。

/

习近平在艾奥瓦的老朋友会去旧金山

习近平关于稳定和改善中美关系的四句话是“基础在民间,希望在人民,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习近平在艾奥瓦的特殊关系符合其中的三句。1980年10月,中美建交一年后,正在广东工作的习仲勋率代表团访问美国的艾奥瓦州。1983年,艾奥瓦与中国河北结为友好省州。1985年,在河北正定工作的习近平率团访问艾奥瓦,考察当地科学务农的情况。2012年,已是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再次访问艾奥瓦,看望曾经在当地接待过他的老朋友。2017年,特朗普总统提名艾奥瓦州州长布兰斯塔德出任驻华大使。

/

旧金山峰会在即 中美学者有何期待?

李成说,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其政治上的不稳定,可能会使中国成为两党共同针对的对象。同时,从特朗普到拜登对华政策的延续性也反映出,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以及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态,将导致中美关系不会在短期内获得根本性改变。

/

新华社系列评论:重返巴厘岛,通往旧金山

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都是崇尚务实精神的伟大民族,中国人信奉“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美国人认为“行动胜于言辞”。希望美方在近期中美互动中所展现的积极姿态不是政治算计和战术投机,所作出的口头承诺能够成为具体政策和实质行动。也希望美方能够不被国内党争羁绊和政客私利左右,同中方共同行动、持久努力,让中美关系中的好消息、好势头不断累积,推动两国关系真正稳下来、好起来。

/

美国非政府组织给中美两国首脑的公开信

这封公开信的签署机构代表了和中美关系的未来有着直接利害关系的美国各个利益集团—中包括农民、教育工作者、企业主、工人、科学家、气候专家等等,他们遍布美国各地和各个政治派别。他们都从稳定和富有成效的双边关系中受益,并期望两国政府保持这种关系。然而,中美两国重要人物持续的敌对言论导致了中美关系的严重恶化,这种趋势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