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特甄选并编译2023年3月《中国趋势》刊载的四篇文章。该文章合集从欧洲视角讨论和分析了与中国相关的政治和经济类话题。对美中关系感兴趣的读者可从第三视角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国外交和相关政策的看法,理解不同地区对中国政策存在的认知偏差。
过去一年里,中国充分利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成为俄乌冲突中为数不多的受益国之一。中国以谨慎的和平缔造者的姿态,争取到了对俄罗斯更多的筹码。
中美在台湾海峡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为何急剧上升?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中国政府提出统一台湾的政策主张,而是......
在4月26日发表的文章“我如何看待当前中美关系及其与他国关系、中国内政”中,达利欧基于自己对华贸易的多年经验和对中国的了解,从中国外交和内政层面谈论自己对现阶段美中关系的看法和预测。
4月20日,美国财政部部长珍妮特·耶伦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等国际研究院发表公开演讲。在演讲中,耶伦回顾了美中关系的发展历史,剖析了两国和全世界面临的挑战,
时至今日,在持续4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经济正面临包括政府政策、人口变化、产业调整、气候变化在内各种难题的挑战。中国经济放缓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政府应当如何就此作出综合调整?中国会如何实现控碳减排、经济增长和全球气候变化合作之间的平衡?
中国领导人已经非常清楚地表明,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统一”对他来说是一个遗留问题,他打算在任期内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或在必要时通过军事力量来实现这一目标。
美第117届国会延续了在特朗普时期便已开始的涉及中国的立法行动。国会提出和通过了更多与中国有关的议案和决议。本文将对第117届国会对美中关系的影响进行评估。
4月5日,格林伯格在《华尔街日报》以广告形式发表给美中两国领导人的公开信。除了格林伯格,还有其他23名美国知名的企业家和前政府高官在信上签名。公开信呼吁进行两国开展强有力的对话,以缓解加剧的紧张局势并更好地处理分歧。
继ChatGPT引发全球轰动之后,针对AI发展的讨论热度不减。现在,中美政治对抗同样蔓延至技术对抗领域——面对美国芯片封锁对AI技术的挑战,中国启动了技术自力更生战略,试图摆脱对外国芯片的依赖。对此,美国应该如何应对?作为AI头号技术强国的美国是如何协调AI巨头、市场与联邦政府的复杂关系的? 美国的“稳赢”自信从何而来?衡量AI发展水平又有哪些业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