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政策制定者和分析人士错误地将在威慑之余做出有关局势稳定的明确保证与绥靖政策或屈膝投降混为一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可信的威胁之外,可信的保证是威慑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鉴于当下解放军的快速现代化和中国日益增强的自信,美国需要加强其在东亚的军事姿态,并协助台湾提高其防御能力,帮助岛屿抵御潜在的封锁。美国将需要区域盟友的合作,以对其军事姿态进行必要调整。但未向北京提供有关此类调整目的的保证,将降低盟友合作的可能性——并使中国更难为美国的威慑策略所动。许多人可能会认为,保证意味着软弱,并致使大陆攻台。恰恰相反,这些保证将有助于加强包括增强美军在东亚存在和加固台湾防御在内的威慑战略。正因为需要采取强硬措施,华盛顿和台北就必须同时采取富有成效的外交措施,向北京保证,如果放弃使用武力,它将不会受到惩罚。
何瑞恩所提出的美国对华政策需要一个清晰的战略目标、或维持一个既包含中国又支持美国安全和繁荣的国际体系等建议,更多是通过暂时的让步换取对现有国际秩序的稳固,以期在未来寻求新的机会。毕竟,就如何瑞恩文中所言,在中国国力扶摇直上、国际影响日益增大的时代,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帮助美国寻找、并确保现有国际秩序和全球体系的“稳定与包容”。
硬实力是美国维护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努力的关键要素。它是方程式中应有的一个变量,但并非解决方案。为了保护其利益,美国领导人必须更加熟练地结合加强军事能力的努力与其战略目标的清晰性、联盟的力量、与台湾的紧密协调,以及对北京决策者心理的更敏锐的理解。美国近45年来一直在保护其在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方面的利益。如今,它必须提高游戏水平,以便在未来的45年里继续做到这一点。
拜登政府坚称,尽管它对某些美中贸易方面引入了限制,但它只是寻求在关乎国家安全的领域内建立“小院高墙”——任何经济脱钩将局限于这些领域。但不仅中国对这样的承诺缺乏信任,美国的盟友和伙伴也同样持怀疑态度。
习近平关于稳定和改善中美关系的四句话是“基础在民间,希望在人民,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习近平在艾奥瓦的特殊关系符合其中的三句。1980年10月,中美建交一年后,正在广东工作的习仲勋率代表团访问美国的艾奥瓦州。1983年,艾奥瓦与中国河北结为友好省州。1985年,在河北正定工作的习近平率团访问艾奥瓦,考察当地科学务农的情况。2012年,已是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再次访问艾奥瓦,看望曾经在当地接待过他的老朋友。2017年,特朗普总统提名艾奥瓦州州长布兰斯塔德出任驻华大使。
中国的电影产业在疫情期间受到了较大影响。影院关闭了数周甚至更久,而电影摄制也被暂停。2019年,中国的票房达到了约8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基于当前汇率)。而进入2020年,中国票房总收入比前一年下降了68%;这个数字在2021年反弹,然后在2022年再次下降,降至约40亿美元。
这封公开信的签署机构代表了和中美关系的未来有着直接利害关系的美国各个利益集团—中包括农民、教育工作者、企业主、工人、科学家、气候专家等等,他们遍布美国各地和各个政治派别。他们都从稳定和富有成效的双边关系中受益,并期望两国政府保持这种关系。然而,中美两国重要人物持续的敌对言论导致了中美关系的严重恶化,这种趋势令人担忧。
Nikkei Asia11月8日报道说,拜登将于11月14日在旧金山举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期间访问旧金山。如果与习近平举行面对面会谈,这将是中美两国领导人自2022年11月以来首次举行面对面会谈。
1)美国的力量来自开放性、包容性和多样性。但是我们现在正在削弱这些优势。2)中美关系看起来是双边关系,但其实却是一个多边关系。3)我一直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生存威胁永远来自于它本身。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审视并关注我们自己。所以我不认为中国对美国构成生存威胁。
遏制政策在冷战时期并不特别成功,如今用于对抗中国也不太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就像昨日的苏联一样,今天的中国正是他们自己最大的敌人。现在,美国的关键并不是寻找方法平衡崛起的中国,而是要让这个陷入困境、也许正在衰落的国家自己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