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无论大小,都不能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走向背道而驰
4月5日,格林伯格在《华尔街日报》以广告形式发表给美中两国领导人的公开信。除了格林伯格,还有其他23名美国知名的企业家和前政府高官在信上签名。公开信呼吁进行两国开展强有力的对话,以缓解加剧的紧张局势并更好地处理分歧。
by J. Zhou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陆军上将马克·米利(Mark Milley)表示,虽然华盛顿需要对美中潜在军事冲突的前景采取“冷静的现实主义”,但美国并没有像一些官员警告的那样与中国“处于战争的边缘”。
by J. Zhou
随着著名政治分析家对潜在候选人姓名的猜测,2024年的总统竞选正在逐周升温。然而,在美国日益多样化的选民中,某些投票群体所面临的结构性障碍依然存在。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国选举中少数族裔和白人之间的投票率差距,我采访了埃默里大学政治学副教授伯纳德·弗拉加(Dr. Bernard L. Fraga)。
by J. Zhou
对于从“最严峻的形势”到“新冠不可怕”等180度政策逆转,洪源远作出一些非常有趣的解读,她认为,如果没有政治改革,疫情后重新开放经济的成功将是短暂的。
by J. Zhou
皮尤研究中心 (Pew Research Center) 10月10日至16日对5098名美国成年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公众对于当前美国面临的紧迫的“中国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by J. Zhou
“我不喜欢用冷战的框架(来阐述美中冲突)。我担心这种框架掩盖了比它所揭示的更多的东西...... 它无助于(美国)对抗中国的挑战。” — 坎贝尔
by J. Zhou
拜登总统在9月18日播出的《60分钟》(60 Minutes) 节目采访中,再次承诺美国将从军事上支持台湾防御中国大陆可能发起的“入侵”。但不久之后,白宫工作人员却试图收回他的“明确声明”。在台海问题上,为何美国总统和行政办公室的说法前后不一?他们都发表过怎样的争议性言论?这些言论将给美国社会和美中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
by J. 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