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无论大小,都不能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走向背道而驰
从这几个角度看,卡特今天在中国说话是不是顶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中美关系的历史坐标,是中国走向富强、走向世界、甚至走向与美国共治世界的桥梁之一,也是中美消除误解和疑心、增加友谊与合作的最为有效的二传手。
by 刘亚伟
中美两国要想和平共处并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美国精英的当务之急需是不再将中国视为一个竭尽全力破坏美国的理念、政府体系和经济制度的邪恶超级大国;而对中国的决策者来说,他们必须意识到,美国并非正在不可逆转地衰落,中国也并非注定代表未来。
by 刘亚伟
面对中美之间跌宕起伏的剧烈争斗(例如科技战和台海),有关 “第三方” 的议论不绝于耳,诸如 “得欧洲者得天下”,“得日本者得天下”,或者“得发展中国家(亚非拉)者得天下”,不一而足。为此我们邀请了在美国,日本,中国大陆和港澳地区的28位学者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和地区进行分析。
by 刘亚伟
从特朗普2016年当选美国总统后与蔡英文通电话到上周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高调访台,在六年时间里,美国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对自己“一个中国“政策的重新定义。
by 刘亚伟
编者按:本文写于2008年12月。2016年9月初,G20峰会在杭州举行。习近平在9月4日的欢迎晚宴上致辞时说,“140年前,1876年的6月,曾经当过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先生出生于杭州,在中国生活了50多年,他的骨灰就安放在杭州半山安贤园。”在中美关系走低的今天,重温司徒雷登与中国的关系或许有温故知新的意义。
by 刘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