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将于11月15日在旧金山举行领导人峰会

日本《日经亚洲》11月8日最新报道称,一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7日告诉日经,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在准备一年来的首次峰会,定于11月15日举行。

文章指出,华盛顿方面希望重建中美高层沟通,以避免冲突。

日经指出,拜登将于11月14日在旧金山举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期间访问旧金山。

如果与习近平举行面对面会谈,这将是中美两国领导人自2022年11月以来首次举行面对面会谈。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11月7日撰文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为期待已久的美国之行做准备。

彭博新闻社昨天报道说,在中美旧金山峰会期间,中国的高级领导人和他的代表团成员(Senior Chinese official and his ministerial delegation)将与美国企业界代表共同进餐。

给美国企业界代表发出邀请的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美中全国贸易委员会,每位收到邀请并确认参加餐会的企业界代表必须支付2000美金。邀请信还说 ,一位官员会发表重要讲话。

餐会的其他协办机构为美国亚洲协会(Asia Society)、美国外交学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和美国商会(US Chamber of Commerce)。

彭博社的报道还说,中方还没有确认中美领导人会在旧金山APEC期间举行峰会,但白宫官员已经表示美中峰会会按计划举行。

在美国之音11月8日的《时事大家谈》节目中,《中美印象》网站的刘亚伟博士说,中美峰会终于得以举行的主要原因是1)双边关系已经到了“悬崖勒马”的关头;2)区域危机(俄乌战争和以哈冲突)和全球挑战(气候变化等)需要中美两国更加密切地协调和协作;3)中美持续没有规则的竞争会重创两国的经济发展和全球的经济复苏;4)美国马上进入2024年大选,而大选的氛围会给双边关系的稳定造成很大的冲击。

Latest from Blog

王飞凌:基辛格是“美国梦”的完美诠释

使基辛格得名与获利最丰的,可能是他的中国关系和知识。不过,他2011年出版的600多页专著《论中国》,虽然流传广泛、颇为可读,却被许多论者视为狭隘、肤浅;书中对中国的认知颇为欠缺、过时,观察立论与分析结论也相当偏颇、失真。

前驻华大使洛德:四十年后重温中美关系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中美两国关系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演变和变化。在两国70年代开始接触的时候以及建交之初,我们的关系主要是战略性的,包括制衡苏联,但由于中国的贫弱,双边关系很少。变革的主要驱动力是中国显著且迅速的崛起,不仅成为地区大国,而且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方面成为全球大国。这就产生了老牌强国和新兴强国之间的竞争动态。

郭玉贵:卡特总统任内的教育政策(连载一)

卡特最终赢得总统大选,全国教育协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全国教育协会的支持是有条件的,即卡特允诺当选后建立内阁级的联邦教育部。卡特在总统任内共做了三件毁誉参半的有关教育的大事:一是建立了内阁级的联邦教育部,二是增设大量联邦专项教育项目,三是大量增加联邦政府教育经费。

陈兼:基辛格博士对中国最大的贡献

在今天这个历史大变动的时代,中国和世界都处在道路选择的十字路口,在悼念基辛格时,这也许是人们最应当记取的他的历史遗产之一——并以此为出发点,在真正意义上推动并深化以市场化为核心和底蕴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并继续促进服务于全人类福祉的全球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