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邮报》:必须控制佩洛西不明智访台的恶果

【编者按;《华盛顿邮报》8月2日发表题为“必须控制佩洛西不明智访台的恶果”的社论。同日,该报还刊发了佩罗西自己写的题为“为什么我要率团访问台湾”的文章。佩洛西写道,“我们与台湾伙伴的讨论将集中在重申我们对台湾的支持和促进我们的共同利益,包括推进自由和开放的印太地区。”虽然《邮报》发表了佩洛西解释自己去台湾访问的理由的文章,但编辑部认为佩洛西在这个时候不合时宜地访问台湾造成的危害可能大大超出其带来的任何好处。以下为本站编辑部对该社论的摘译。】

成功的外交往往是崇高的原则与充满智慧和恰到好处的执行齐头并进的。周二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对台湾的访问彰显了前者,但后者却无影无踪。中国可以预测的报复,包括海军的实弹演习,将在她离开之后持续很长时间。拜登总统必须控制这次访问造成的短期伤害,并对中国大陆对台湾的长期压力拿出应对方案。

我们不反对佩洛西对台湾的支持。我们不能理解的是她为何在被本党的总统告知在目前地缘政治变幻莫测的时候不宜出访之后还要坚持出访。无论82岁的她多么想在中期选举之后可能失去议长之前为自己的政治生涯画上一个精彩的句号,目前访台有百害而无一利。

我们不得不承认拜登先生对此事的处理非常笨拙。他不该对佩洛西说军方反对她出访台湾。这个错误使得佩洛西为了保全脸面而不能更改自己的行程,也使得中国不得不做出更为强烈的反应。更好的方式应该是总统私下亲自告诉她,现在绝对不是去台湾的时候。

目前美国在全球的当务之急是应对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及这场战争给食品和能源市场带来的巨大影响。拜登政府不该被任何其他事务所干扰,更不能允许1995-1996年的台海危机再次上演。很多美国人可能忘记了,那次危机持续了八个月。它因北京不满当时台湾领导人访问康奈尔大学而发射导弹开始,直到克林顿政府在台海部署了大量海军军力而告终。

拜登政府目前希望既能维护台海和平,又能为台湾提供保护。现在中国的军力已经与四分之一世纪前不可同日而语。佩洛西也明确表示,她的访问并不意味着美国的“一中政策”有了任何变化。为了防止意外,拜登总统还是在台湾东部部署了一个航母战斗群。

美国永远不能牺牲自己的原则或屈服于他国的压力。正因为如此,美国必须谨小慎微地选择何时在何处与中国对抗。因为佩罗西的一意孤行,拜登政府只好被迫应对和应付这一危机。

社论原文如下:

Latest from Blog

王飞凌:基辛格是“美国梦”的完美诠释

使基辛格得名与获利最丰的,可能是他的中国关系和知识。不过,他2011年出版的600多页专著《论中国》,虽然流传广泛、颇为可读,却被许多论者视为狭隘、肤浅;书中对中国的认知颇为欠缺、过时,观察立论与分析结论也相当偏颇、失真。

前驻华大使洛德:四十年后重温中美关系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中美两国关系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演变和变化。在两国70年代开始接触的时候以及建交之初,我们的关系主要是战略性的,包括制衡苏联,但由于中国的贫弱,双边关系很少。变革的主要驱动力是中国显著且迅速的崛起,不仅成为地区大国,而且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方面成为全球大国。这就产生了老牌强国和新兴强国之间的竞争动态。

郭玉贵:卡特总统任内的教育政策(连载一)

卡特最终赢得总统大选,全国教育协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全国教育协会的支持是有条件的,即卡特允诺当选后建立内阁级的联邦教育部。卡特在总统任内共做了三件毁誉参半的有关教育的大事:一是建立了内阁级的联邦教育部,二是增设大量联邦专项教育项目,三是大量增加联邦政府教育经费。

陈兼:基辛格博士对中国最大的贡献

在今天这个历史大变动的时代,中国和世界都处在道路选择的十字路口,在悼念基辛格时,这也许是人们最应当记取的他的历史遗产之一——并以此为出发点,在真正意义上推动并深化以市场化为核心和底蕴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并继续促进服务于全人类福祉的全球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