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基辛格得名与获利最丰的,可能是他的中国关系和知识。不过,他2011年出版的600多页专著《论中国》,虽然流传广泛、颇为可读,却被许多论者视为狭隘、肤浅;书中对中国的认知颇为欠缺、过时,观察立论与分析结论也相当偏颇、失真。
查看全文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中美两国关系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演变和变化。在两国70年代开始接触的时候以及建交之初,我们的关系主要是战略性的,包括制衡苏联,但由于中国的贫弱,双边关系很少。变革的主要驱动力是中国显著且迅速的崛起,不仅成为地区大国,而且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方面成为全球大国。这就产生了老牌强国和新兴强国之间的竞争动态。
在今天这个历史大变动的时代,中国和世界都处在道路选择的十字路口,在悼念基辛格时,这也许是人们最应当记取的他的历史遗产之一——并以此为出发点,在真正意义上推动并深化以市场化为核心和底蕴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并继续促进服务于全人类福祉的全球化进程。
一些政策制定者和分析人士错误地将在威慑之余做出有关局势稳定的明确保证与绥靖政策或屈膝投降混为一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可信的威胁之外,可信的保证是威慑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鉴于当下解放军的快速现代化和中国日益增强的自信,美国需要加强其在东亚的军事姿态,并协助台湾提高其防御能力,帮助岛屿抵御潜在的封锁。美国将需要区域盟友的合作,以对其军事姿态进行必要调整。但未向北京提供有关此类调整目的的保证,将降低盟友合作的可能性——并使中国更难为美国的威慑策略所动。许多人可能会认为,保证意味着软弱,并致使大陆攻台。恰恰相反,这些保证将有助于加强包括增强美军在东亚存在和加固台湾防御在内的威慑战略。正因为需要采取强硬措施,华盛顿和台北就必须同时采取富有成效的外交措施,向北京保证,如果放弃使用武力,它将不会受到惩罚。
何瑞恩所提出的美国对华政策需要一个清晰的战略目标、或维持一个既包含中国又支持美国安全和繁荣的国际体系等建议,更多是通过暂时的让步换取对现有国际秩序的稳固,以期在未来寻求新的机会。毕竟,就如何瑞恩文中所言,在中国国力扶摇直上、国际影响日益增大的时代,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帮助美国寻找、并确保现有国际秩序和全球体系的“稳定与包容”。
硬实力是美国维护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努力的关键要素。它是方程式中应有的一个变量,但并非解决方案。为了保护其利益,美国领导人必须更加熟练地结合加强军事能力的努力与其战略目标的清晰性、联盟的力量、与台湾的紧密协调,以及对北京决策者心理的更敏锐的理解。美国近45年来一直在保护其在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方面的利益。如今,它必须提高游戏水平,以便在未来的45年里继续做到这一点。
拜登政府坚称,尽管它对某些美中贸易方面引入了限制,但它只是寻求在关乎国家安全的领域内建立“小院高墙”——任何经济脱钩将局限于这些领域。但不仅中国对这样的承诺缺乏信任,美国的盟友和伙伴也同样持怀疑态度。
查看全文习近平关于稳定和改善中美关系的四句话是“基础在民间,希望在人民,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习近平在艾奥瓦的特殊关系符合其中的三句。1980年10月,中美建交一年后,正在广东工作的习仲勋率代表团访问美国的艾奥瓦州。1983年,艾奥瓦与中国河北结为友好省州。1985年,在河北正定工作的习近平率团访问艾奥瓦,考察当地科学务农的情况。2012年,已是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再次访问艾奥瓦,看望曾经在当地接待过他的老朋友。2017年,特朗普总统提名艾奥瓦州州长布兰斯塔德出任驻华大使。
查看全文中国的电影产业在疫情期间受到了较大影响。影院关闭了数周甚至更久,而电影摄制也被暂停。2019年,中国的票房达到了约8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基于当前汇率)。而进入2020年,中国票房总收入比前一年下降了68%;这个数字在2021年反弹,然后在2022年再次下降,降至约40亿美元。
查看全文卡特最终赢得总统大选,全国教育协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全国教育协会的支持是有条件的,即卡特允诺当选后建立内阁级的联邦教育部。卡特在总统任内共做了三件毁誉参半的有关教育的大事:一是建立了内阁级的联邦教育部,二是增设大量联邦专项教育项目,三是大量增加联邦政府教育经费。
查看全文1979年美中建交之后不久中国学生开始到美国留学,到2018年,中国在美国的留学生近40万。最近,中美教育交流被一些美国人认为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了威胁。本次线上讨论由四位在不同时段来到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分享他们在美国留学和之后在美国生活和工作的经历。他们的故事也许是对中美教育交流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最好的回答。
查看全文彭博社总编米斯伟对话基辛格,探讨中美双方如何应对总统选举后的双边关系。
查看全文基辛格在中国发展论坛经济峰会“中美关系风云五十年”环节的发言称“中美之间积极的合作至关重要”。
查看全文